公 示
公 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要闻

昌都市多方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向前向好

2023年03月27日 10时27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昌都市多方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工作向前向好

自2018年3月起我市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藏党发〔2018〕4号)以及(中农函10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其中卡若区、左贡县作为中央整县试点县(区)在2020年10月底前已全面完成产改任务,其余9县在2021年6月底前也相继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通过“试点先行、创新特色,深化改革”的工作思路,全市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改革期间,集体土地总面积293976.80公顷,确认集体经济成员身份653476123664户,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107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途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取“四个方针”,在改革关键节点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按照自治区“四级书记抓改革”的工作要求,我市及时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农业农村局、财政、自然资源、档案、纪委等相关部门任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在市农业农村局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对改革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体系。先后下发了《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资工作方案》等文件,引导产权制度改革高效开展。县、区、乡、村各级分别成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其中部分县纪委全程参与、下发政务督办文件等为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各县(区)、乡(镇)、村各级党组书记是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均已签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标责任书》。在改革过程中市、县(区)负责人与第三方指导专家在各县(区)、乡村蹲点开展工作,给各级负责人加强业务指导和思想认识。落实资金,保障工作开展。自治区、市二级财政共配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153万元,各县(区)财政也承担了相应的资金用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项经费,为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经费保障。

聚焦“四个环节”,在改革工作路径上“钻”。一是全面开展清产核资。严格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建账、录入”八步流程规范步骤,对村组两级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我市2021年度共清查11县(区)138个乡镇1152个行政村的经营性资产3.56亿余元,非经营性资产11.5亿余元,资源性资产4530.1万余亩,摸清了集体“家底”,理清了产权关系。二是精准确认成员身份。依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原则,“多数人决定少数人权益”的倾向,确实维护好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依据《昌都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稳妥做好各类人群的成员身份确认,截至目前,全市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涉及农户13万户,农村总人口656892人,确认集体经济成员身份123664户、653476人三是科学进行折股量化。各县(区)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民主协商,科学设置股权,进一步理顺了集体和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股权设置以成员股为主,其他股为辅,股权管理模式为静态管理,并从村集体收益中提取不超过30%的公积公益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开支、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等。其中有的县设置了扶贫股,用于补助大学生、孤寡老人、贫困人员等;部分县设置了贡献股,用于对集体经济组织长期做出了贡献的人群福利,全市1107个村全部完成折股量化和股权配置。发放股权证书35176本,量化集体资产26352.1764元,完成组织登记赋码村数1107个,发放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1046本,完成银行开户708个,档案移交村数696个,完成刻章村数961个,完成挂牌村数695个。据最新数据统计2022年至今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共有599个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总额6882.9余万元,涉及分红村数为632村,涉及分红户数为38091户,集体成员涉及分红人数197609人,解决就业人数6155人四是确权赋能,分享权益。各县(区)均制定了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办法、集体资产股份继承办法和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办法及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坚持民主程序,选举监事会、理事会成员,并留存选举过程的照片、选票等过程资料。所有集体经济组织都是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会长,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全市11县(区)的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都已全部发放,均和农业银行签定“三资”管理平台,各县(区)正在开展银行开户、刻章、挂牌等工作。

抓好“四个关键”,在改革工作质量上“苛”。一是分阶段、分批次邀请相关专家和技术单位对11县(区)、131个乡(镇)的产改专干进行业务要点培训,明确了改革的内容、目标、意义,让干部群众真正理解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认真研究探索改革的方法、程序、路径,积极主动推动改革,其中市级举办培训2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次。各县(区)还举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知识测试,考察了各乡镇负责人改革政策的掌握情况,为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改革工作参与人员召开动员会、专题会等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为什么改革”,使干部群众真正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三是外出学习取经。我市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多次组织人员赴拉萨、山南参观学习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明确“怎样进行改革”,认真研究探索改革的方法、程序、路径。四是通过印制发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画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致农牧民的一封信、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经验材料等宣传资料,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加大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了改革家喻户晓,各项政策人人明白,共计印发宣传手册4000余本、张贴宣传标语份3000余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知识问答500余份、印发《致农牧民朋友的一封信》10万余份,雨伞、帽子、公文包等宣传用品1000余份。同时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次召开群众大会,我市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

下一步,全市将着力培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善于经营管理、具有集体意识和奉献担当精神的带头人队伍,为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还要深入开展成果的总结宣传,结合本地实际,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给发展集体经济等改革关键环节作出突出贡献的地区、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表彰,不断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